首页» 为学网» 综合新闻

萨苏为学生党员做抗战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5-11-09 作者:于祝新 来源:学生处

    为进一步加强"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宣讲教育,特别是结合学科特色增强学生党员的民族自信心和专业认可度, 11月4日下午,学工部邀请著名军史作家、新闻媒体人萨苏先生在综合楼会议厅为200多名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作了题为"不朽的东方战场 美国记者镜头里的中国抗战"专题报告。学工部副部长王新营主持报告会。

学生党员和培训对象在讲座现场

    萨苏结合学校新闻出版、印刷包装、艺术设计学科特色,以重大新闻采访时记者所抢占的有利位置为例,强调了新闻出版人对事实热点有敏锐感知力的重要性;以新闻照片的拍摄技巧以及对新闻照片的深度解读为例,强调了艺术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远的思想意境;以抗战时期牺牲的印刷出版人为例,强调了印刷出版、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

萨苏讲"不朽的东方战场 美国记者镜头里的中国抗战"

    萨苏从美国记者福尔曼所拍摄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万多张珍贵照片中挑选出十余张为同学们作了详细解读,强调了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的意义和价值。他为同学们呈现的第一张照片是"三个八路军机枪手"。他说:"我看到的第一反应是,八路军挺了不起的,这三挺重机枪是我们缴获的,八路军也穿着草鞋,这跟我们平时谈的八路军形象比较一致。但是仔细一看,觉得不对劲,首先三个人不对劲,根本不是什么机枪手,现在有个词儿叫颜值,我发现这三位颜值挺高。结果调查出来这三人是开国将军,陈再道、刘转连和左齐。抗战时期,他们一个参谋长,一个政委,不知道老外怎么把他们仨拍到里面去了。第二个奇怪的地方是他们做的手势,可能我们不熟悉,这个手势特别能体现中国是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因为这个动作是当时向盟军致敬的手势,叫顶好,到现在去美国的话还可以跟老外比画这个,他马上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接着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照片中只有两个将军在做这个手势,第三个将军没有做?因为这位是独臂将军左齐。" 萨苏强调,自己最初看到这张照片内心十分震动,"福尔曼为什么要拍这张照片?因为国民党告诉他,八路军没有打仗也没有伤员,他就想找一个伤员拍一拍,哪知道这个伤员是开国少将。" 照片中左齐虽然失去了一只胳膊,但是表情依旧笑得阳光灿烂。"他当初为了保护重机枪,右臂被打断了,是白求恩大夫给他做的手术。"萨苏说,"这几张照片一下就把历史变鲜活了。这就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将士。"

萨苏为学生展示的抗战照片

    在随后的讲述中,萨苏为同学们展示了朱德总司令和美国海军总官卡尔逊、著名金属物理学家葛庭燧及其所制造的42磅大地雷、延安根据地的"国宴"、 "穿越"的中国炮舰等珍贵照片,并深度解读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为学生党员们还原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艰苦卓绝的敌后战场的真实历史以及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说,中华民族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走到哪里,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基因都会留在我们的血液里,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会挺身而出,全体中国人都会同仇敌忾,捍卫国家利益、民族尊严。这是民族的荣光和希望。

    萨苏的讲述幽默风趣,慷慨激昂,详实的材料,信手拈来的数据,新鲜生动的案例,都深深地吸引了在场每一位学生党员的注意力。同学们的思维紧跟着萨苏的讲述,国耻悲,国兴荣,时而沉思、时而悲愤、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掌声雷动。报告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独臂将军左齐灿烂的笑容中,军人、农民、知识分子、万众一心、誓死卫国的氛围里。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能力素质。

学生被精彩的报告所吸引

    紧密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凝练品牌教育活动,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学工部将深入落实"教育活动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凝练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入脑、入心。

专家简介:
    萨苏,本名弓云,1970年生于北京,汉族,作家兼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长期旅居日本,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诺基亚等公司工作。2002年开始在网上写作,并兼任日本《新华侨报》副主编、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香港凤凰卫视长期嘉宾、《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等职务,著有《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国破山河在》、《京城十案》等图书四十余部。作为文史作者,曾进行过世界范围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遗物考察、在日抗战文献搜集等工作。